相對于西醫(yī),更多人在治療慢性胃炎時更青睞中醫(yī)。中醫(yī)認為慢性胃炎病位在胃,與肝、脾、胃等臟腑有關。而慢性胃炎的發(fā)生多與飲食不節(jié)和情志失調有關。下面就由鹽城德馨醫(yī)院消化內科帶您簡單了解一下中醫(yī)學世界的慢性胃炎。
慢性胃炎有5種分癥:濕熱互結、肝胃氣滯、脾胃虛寒、胃陰虧損、瘀阻胃絡。
濕熱互結
癥狀:胃脘疼痛灼熱,院腹脹悶,泛惡,干嘔,渴不欲飲,口苦口臭,尿黃,腸鳴漉漉,便溏或便秘。舌質紅,邊尖深紅,苔黃膩,脈滑數(shù)。
證候分析:濕熱內結,氣機不暢,故見胃脘疼痛灼熱,脘腹脹問;胃氣上逆測感泛惡,干嘔;濕熱內盛,津不上承,故有渴不欲飲,口苦口臭;濕熱下注則尿黃;濕熱傷及腸道,傳化失常,故有腸鳴漉漉,便溏或便秘;舌質紅,邊尖深紅,苔黃膩,脈滑數(shù)均為濕熱內結之象。
肝胃氣滯
癥狀:胃脘疼痛,連及脅肋,脹悶不適,食后尤甚,噯氣嘈雜,嘔惡泛酸。舌質淡紅,苔薄白,脈弦。
征候分析:肝失疏泄,氣機不暢,則見胃院疼痛,連及脅肋;肝氣橫逆犯胃、胃失和降,可有脹問不適,食后尤甚,暖氣嘈雜,嘔惡泛酸;舌質淡紅,苔薄白,脈弦為肝胃氣滯之象。
脾胃虛寒
癥狀:胃痛隱隱,喜暖喜按,食后脹滿,嘔吐清涎,納食減少,腹瀉便溏,四肢酸軟,畏寒喜暖,面色不華。舌質淡紅,苔薄白,脈細弱或沉細。
證候分析:脾胃陽虛,脈絡失于溫養(yǎng),故有胃脘隱痛;虛則喜按;寒則喜暖;脾虛運化遲緩,水飲停胃,故有食后脹滿,嘔吐清涎,納食減少,腹瀉便溏;脾主四肢,脾虛則四肢酸軟;陽虛則生內寒,可有畏寒喜暖;面色不華,舌質淡紅,苔薄白,脈細弱或沉細為中虛有寒,脾陽不振之征。
胃陰虧損
癥狀:胃脘疼痛隱隱,似饑而不欲食,食后飽脹,干嘔噯氣,口于舌燥,渴喜冷飲,便干。舌紅少津有裂紋,脈細數(shù)。
證候分析:胃陰受傷,胃絡失養(yǎng),故見胃脘疼痛隱隱,似饑而不欲食;胃失和降則食后飽脹,干嘔噯氣;陰虛津少則口干舌燥,渴喜冷飲;腸道失潤則便干;舌紅少津有裂紋,脈細數(shù)均為陰虛之象。
瘀阻胃絡
癥狀:胃脘刺痛,痛有定處拒按,便血色黑。舌質黯紅有瘀斑,脈細澀。
證候分析:氣滯則血瘀,血瘀有形,可有胃脘刺痛,痛有定處拒按;血脈受傷,可致便血色黑;舌質黯紅有瘀斑,脈細澀均為瘀血內結之象。
鹽城德馨醫(yī)院消化內科溫馨提示:以上就是慢性胃炎的中醫(yī)分癥相關知識。如需詳細了解慢性胃炎更多信息的朋友們,可以聯(lián)系我們進行詳細了解,我們將竭誠為您答疑解惑。